2009年4月28日 星期二

兒童生命教育專刊 Reach & Touch 的誕生

文/黃迺毓(台灣師範大學人類發展與家庭學系教授)

Life education is not only to teach or coach, but also to Reach & Touch.(生命教育不只是教導或訓練,也是一種陪伴,一同感受。)

專刊初衷
  談到生命,很多人會想到長度。自古以來,長壽是眾人所嚮往的,但是活到幾歲才算是長壽呢?長短不是絕對的,是比較出來的,例如:若平均壽命是六十歲,活到七十歲就算是古來稀了;進入高齡化社會,在樂齡人群中,七十歲還算是小伙子。所以,生命的長短不僅在於活多久,還要看深度。
  只不過,生命的深度又如何測量呢?
  生命教育就是讓我們增加深度的學習!
  如果在年幼時就有機會思考自己的價值,知道自己是獨特的,因而對造物主產生敬畏和感恩之心,因而珍惜其他人,也能放眼看到人生的舞台──我們的生活環境,就能更加明瞭該怎麼「花用」上天給我們的時間?讓我們在世上的每一天都能活得更美好,而非虛度光陰,到老才充滿悔恨的奉勸別人:少壯不努力,老大徒傷悲。
  生命教育就是希望幫助人們隨時都有機會重新設定自己的人生方向,調整價值觀,讓生命不只是年歲的累積和消逝,也是有意義的,以致每個人能活出獨特的色彩。當然,越小的孩子接觸生命教育,「效能」越好,所以這些年來,在有識之士的努力下,生命教育逐漸擴展開來,卻令人憂喜參半。我們希望生命教育不是那些看來繁花似錦的路邊盆花,在苗圃培育後,直接搬到安全島上,剛種下去時很漂亮,但是隔不了多久就是殘花敗葉。我們希望生命教育能生根於肥沃的土地裡,長出高大的木本植物。

生命教育的好伙伴
  於是我們想出一本「好看」的刊物,這本刊物要有內涵,是耐讀的,還要好讀,我們希望它成為所有關心生命教育伙伴的共同刊物。在這裡,我們不是單單分享生命教育的資源和方法(how-to),更希望這份刊物有理念和實證研究為基礎,也就是why和what的部分,因此,內容上除了發表全國生命教育大調查的發現,也分頭採訪和邀稿。

專刊團隊
  我們不是媒體人,我們是一群自願聚集的教育志工,心動逐漸成為行動,我赫然發現,編輯群中包括四位博士生和四位碩士生,卻沒有人真正編過刊物!頓時心中十分惶恐,心中卻浮現一句話:「上帝是看你有的,不是看你沒有的。」我們有什麼呢?一群學教育、關心兒童、關心家庭的行動者,還有很多已經在各地學校作生命教育的志工,如果這是大家的需要,我們就做我們能做的吧!
  通常我們讀的、寫的,都是比較「沒有親和力」的論文,這些徒弟很有使命感和學習力,所以挽袖相挺,一開始交來的文章都長得像期末報告。我們還特地請其中一位寫稿經驗較豐富的學長,指導如何寫採訪稿,算是職前訓練。主編周育如一面寫博士論文,一面動員各地彩虹志工收集問卷,且負責寫調查報告,我們感覺像是一起修習一門課,一路走過來,我們更確定這是值得的。

實務與專業
  這些年來,學術界和實務界都開始注重教育的專業化,生命教育到底是不是專業?目前還不是!但是從事生命教育工作的人要有專業的心態,否則淪為口號,過一陣子就銷聲匿跡了。
  其實生命教育應該融入教學之中,而不是獨立的教導,但是因為太重要了,一般大人不知該如何「教」,所以竟然成了一門課,大概是希望讓比較具有「生命教育專業」的老師來教。曾有一位老師坦白的說:「我很怕上生命教育課,因為我連自己為什麼活著都不清楚,虛應學生,自己也很懊惱。」
  生命教育迫使我們必須面對人生觀的問題,思考自己的人生信念,如果教導的人未經慎重的反省和思考,只是以說說故事、講講道理來應付,孩子仍是學不到生命教育。
  希望「生命教育」本身是個長壽的課程,這本Reach & Touch不能不出版,我們抱著嚴謹但快樂的心情,將我們所有的獻上。希望因這本刊物,所有生命教育的伙伴能攜手同行,在與人同得生命的精彩的同時,也朝向專業成長邁步!


推薦文章:
黃迺毓 專欄
全國生命教育大調查之一
全國生命教育大調查之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