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9年5月12日 星期二

凡與不凡

黃迺毓(師範大學人類發展與家庭學系 教授)

要活出不凡的人生,要先學會凡事謝恩。

  多年前,受某教會之邀去分享母親節的信息,我的講題是「感恩」;在母親節談感恩,真是再合適不過。
  我先分享一本圖畫書《星月》,故事主角是一隻名叫星月的小果蝠,他和母親被貓頭鷹攻擊而分散,他落在鳥巢,在不同的「家教」下,努力試著養成鳥的習慣和行為。後來無意間回到蝙蝠群中,才又恢復蝙蝠的身分。

小果蝠最應該感謝誰?
講完故事後,我開始跟孩子們對談,我問:「星月是不是一隻很幸運的小果蝠?」小朋友們都使勁的點頭說是。
「可是他很可憐耶,從小就跟媽媽分散,掉到鳥窩,要過鳥的生活,很辛苦呢!」我說。
「至少他們沒有趕走他,還讓他住下來,所以他已經很幸運了啦。」小朋友七嘴八舌的回答。
「所以,星月的遭遇是不幸中的大幸。那你們覺得他最應該對誰感恩?」我開始引導孩子們討論「對誰」和「為何」感恩。
「他媽媽!因為媽媽很愛他。」
「可是媽媽都沒有照顧到他」我說。
「她是不得已的,她不知道星月掉到哪裡去了,而且她一直在找他。」
「還有呢?」我問。
「還有鳥媽媽,她收留了星月。」
「可是鳥媽媽有時對星月蠻兇的,要他吃噁心的蟲子,還不准他倒掛!」我故意說說鳥媽媽的壞話。
「鳥媽媽是為他好,她認為蟲子比較營養,而且倒掛很危險!」孩子們好像有點覺得我不懂事。我恭敬受教。
「還有小鳥們,他們都接受他,沒有欺負他,後來還跟他回去蝙蝠家玩。」
「還有,還有,他的蝙蝠家族,沒有因為他的行為怪怪的,就不准他回家,還教他怎麼作一隻蝙蝠!」
孩子們一發不可收拾,大人們也笑逐顏開,我看討論得差不多了,該感謝的對象都提到了,正想作結論,忽然看到有個小男孩高舉右手。
「我覺得星月最該感激的是那隻貓頭鷹!」他充滿自信的說。
所有的人都跟我一樣訝然,貓頭鷹?那個拆散果蝠母子的壞蛋?他可是全書唯一的「黑臉」呢!
「因為如果不是那隻貓頭鷹,星月就永遠不知道當小鳥是怎麼回事!」他說出了原因。
全場一片恍然大悟的驚喜,我更是喜不自禁,幸好,幸好,幸好這個孩子點醒了我,我原先預備的感恩對象,也不過就是對「好人好事」,他卻能洞悉上帝的眼光,不以一般人的眼光看待好與壞。

學習以超然的角度看事情
  每次我分享這段經驗時,多數大人都會莞爾,是啊,一般人想的都是「誰對我好就是好人」,但是男孩能看透好與壞之間的弔詭,原來禍福不是我們當下現實的判斷,而是可以從超然的角度來看。
  我們華人自古也有「禍福相依」的明訓,和「塞翁失馬,焉知非福」的道理,這些雖然可以讓遇到「壞事」的人得到寬慰,但從理性角度來看,其實是一種自我催眠或自欺欺人的心思轉換方式,基本上還是有禍和福之區別,只是勸你可以轉換角度,讓自己不要那麼難受。
  在此我引用《荒漠甘泉》裡的一段小故事:
古時候有一位修道士,種了一顆橄欖樹。他禱告說:「神啊,它需要水分,好使它柔嫩的根得以吸收而長發,求祢降下滋潤的甘霖來。」神就降雨下來。他又禱告說:「神啊,我的樹需要日光,我求祢給它日光。」於是雲散雨止,神就給它日光。他再禱告說:「神啊,現在它需要霜來堅固它的組織。」看哪,那株幼小的植物上果然罩上一層薄霜。但是到了傍晚,它死了。
  於是他就去見另一個修道士,告訴他自己的奇異經驗。那修道士回答說:「我也種了一棵小樹。看哪,它現在長得多麼茂盛。我沒有為我的樹操一點心,只要把它交給神。造它的神知道它的需要遠勝過我這樣無知的人。所以,我並不向神提出條件、建議、方法。我禱告說:祢把它所需的給它,無論是風、是雨、是霜、是雪、是日光、是什麼……祢既造了它,一定知道它,也一定會供給它。」

  聖經要我們「凡事謝恩」。凡,就是所有的,沒有例外的。這怎麼可能?!是的,靠人自己是不可能,人性好逸惡勞,好贏惡輸,好賺惡賠;但是,要活出不凡的人生,真是要學會「凡事包容,凡事相信,凡事盼望,凡事忍耐」,因為上帝的愛是永不止息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