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9年7月6日 星期一

陪伴,無價!

陳姣伶(台灣師範大學人類發展與家庭研究所博士候選人、經國管理暨健康學院幼保系專任教師)

發展優質的親子關係,不僅要有父母的陪伴,其實更需要彼此「我眼中有你,你眼中有我」的相伴。

  爸爸有位老朋友,閒暇之餘喜歡種蘭花,他常說,每一株蘭花都有獨特的姿態和美感,就如同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個體;所以,種蘭花就像養兒育女般,必須多和它相處,欣賞它的特質、了解它的需要,這樣才能提供最適當的照顧,故謂之「養蘭」也。
  十多年來,這位長輩也的確因為「養」出不少極品蘭花而成了比賽的常勝軍。不過,他把工作以外的所有時間都投注在蘭花的培育上,和子女卻因鮮少相處,長期缺乏溝通互動,導致彼此的關係一直處於緊張和疏離的狀態,女兒結婚時甚至一度不願讓父親出席。對照他那「養蘭猶如養兒育女」的譬喻,這樣的親子關係無疑是最大的諷刺。

是不懂還是不為?
  不只是養蘭達人,很多政商名流、社會賢達都能說得一口言之成理的教養學,但卻常是「說得多,做得少」的理論派。說穿了,父母對於教養孩子的道理到底並非不懂,而是不為,也可能是不知如何而為吧!
養兒育女畢竟不像蒔花植草般單純容易,種十年蘭花或許能成為養蘭專家,但教養卻不是鑽研學理,或是實務上養得多、養得久就能成「師」。
  儘管過去因個人專業所學而曾被奉偶然被稱為育兒專家,我卻是直到自己當了十年母親,生養了三個孩子之後,才幡然領悟為親之道其實是一門窮盡一生都無法專精的學問。

陪伴是最好的養分
  既然教養沒有終極之法,我們又該如何扮演好親職的角色呢?或許回到原點思考父母和孩子的關係是教養最基本的功課。到底父母對孩子來說有何意義?我不覺想起美國詩人史斯克蘭‧吉利蘭(Strickland Gillilan)在「閱讀的媽媽」詩中一段膾炙人口的詩句:「或許你擁有無限的財富、一箱箱珠寶與一櫃櫃黃金。但你永遠不會比我富有,因為我有一位讀書給我聽的媽媽。」初次讀到這首小詩,內心頓時澎湃不已,因為兒子五歲時也曾這樣對我說:「媽媽,我覺得我們家很富有,因為妳都會陪我們,還會講故事給我聽。」
  我的周遭有許多愛孩子的父母,他們忙於工作,努力打拼經濟,只為了給家庭創造實質的財富,提供子女更優渥的物質生活,卻不明白自己的參與才是真正讓孩子感到富有的關鍵。如果子女是一株株等待茁壯的小樹苗,爸爸媽媽的陪伴就是孕育它成長最好的養分,因為無論在學識或情感上,父母始終是子女最大的財富和靠山。

從每天一小時開始!
  看了養蘭專家的下場,你該知道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,父母讓自己「在場」是多麼重要的事,然而,為了鼓勵那些忙碌的父母善盡親職,我們的確常不由得妥協在親子相處「重質不重量」的迷思中。事實上,父母與孩子能有足夠的時間交流互動,乃是發展優質親子關係的首要前提。所以如果真以為只要每天一、二十分鐘強力的關心,就能彌補大部分時間缺席對孩子造成的遺憾,這可是天大的誤會。
  近來網路流傳一篇值得所有父母省思的對話式短文,小男孩問每天忙於工作應酬的父親一個小時可以賺多少錢,父親隨口說了一個數字想打發兒子,不料男孩卻拿出自己的零用錢,並向爸爸商借部分,湊足了父親所說的數目後,說:「爸,我現在有100塊錢了,我可以向你買一個小時的時間嗎?明天你可不可以早一點回家,我想和你一起吃晚餐。」轉寄文章給我的朋友直言,太久沒陪孩子吃晚餐了,看完文章因內心愧疚而想哭。
  我想如果有一天,父母陪孩子吃頓飯真的成了有價的任務,恐怕連上帝也要掉淚吧!
  再檢視一遍你為孩子消費的帳單,芭比娃娃,1000;PS3,10000;海外夏令營,100000。或許你可以把錢省下來,用另一個方式創造孩子的幸福,因為「陪伴」,無價!
  與所有常常覺得養兒育女很花錢的父母共勉,就從每天一小時開始吧!

【策略】當親子同在一起,其快樂無比 把握同在一起的任何時刻
  到底每天需要花多少時間親子共處才算足夠,大概沒人能說得準,但即便你的工作忙碌,挪不出整段完整的時間陪孩子,其實只要好好把握每天家人在一起的任何時刻,你絕對能夠創造「質量兼具」的親子好時光。

餐桌上的向心力
  俗話說:「呷飯皇帝大」。吃飯雖然重要,但如果必須一個人吃飯,你會不會少了胃口或是食之無味?讀高中時離家外宿,生活適應大致良好,唯獨吃飯時間分外想家。對家庭成員來說,無論餐桌是方是圓,一家人圍坐著用餐,其實是展現「家庭」意象和創造「家庭」氣氛最重要的儀式。
  父母陪孩子吃飯之所以重要,在於它讓孩子覺得自己身在一個家庭而不會感到孤單。所以,就算沒有美味料理,就算只有泡麵或便當,還是該營造共同進餐的氛圍。用餐時,親子間可多聊些輕鬆的話題,父母也可藉機教導孩子正確的飲食觀念及用餐禮儀。
  總之,餐桌是凝聚家人情感的場域,也是父母傳遞價值信念的重要管道。所以,別讓餐桌寂寞,全家坐在一起來「呷飯配話」吧!

溫馨接送情
  國小階段都是自己走路上下學的我,直到國中越區就讀,才有機會偶爾讓父親騎車接送。雖然坐在機車上無法交談,但無論刮風下雨或是豔陽高照的日子,從後座緊抱爸爸的腰,並將頭輕靠在他背上的每一段時光,如今想來都是父女間「無聲勝有聲」的情感交流。
  雖然沒有言語互動的溫馨接送,是我成長過程的美好回憶,但畢竟上學和放學的路上,都正是孩子經歷環境轉換的緩衝時段,能夠親自接送的父母或許不該保持沉默,而應好好利用這段路程中的相處片刻,協助孩子做好環境轉換的調適,例如:送孩子上學時,可以和他分享彼此今天的計畫;接孩子回家的時候,則可以聊聊雙方一天的生活或晚餐吃些什麼等話題。

家庭故事時間
  除了吃飯、洗澡、做功課,你的孩子是否有其他「沒做就無法上床睡覺的事」?每個家庭都有自己的生活儀式,儀式完成,一天才算圓滿結束。「聽故事」是我和孩子最重要的親子活動,也是我最常鼓勵家庭建立的生活儀式。就像史斯克蘭‧吉利蘭的小詩所言,父母為孩子說故事,可以讓他的心靈感到富有。但好處豈止如此,聽故事可以增進孩子的語文理解、豐富其想像力,也可以增進知識,並建立幼兒閱讀的習慣;更重要的是,親子可藉由這樣的活動傳遞情感,讓彼此的關係更緊密。
  父母可以選擇在睡前,或是忙完瑣碎家事的空檔,讓孩子們挑選喜歡的繪本,然後陪著他們一起探索書中的桃花源,或者陪孩子聽聽故事CD,也可以嘗試不同的共讀共玩方式,例如故事接龍、角色扮演等。當你越認真參與,想必也能更盡情的享受親子共處的好時光。

讓孩子與你為伴
  下班之後,你還有做不完的家事和工作嗎?你一定要忙完所有的工作才能陪伴孩子嗎?很多父母的確因為家庭中過多的勞務而壓縮了與孩子相處的時間,但是當你忙碌時,可能只會考慮與孩子隔離以增加做事效率,卻沒想到其實你也可以給孩子機會,讓他來陪伴你。例如:大人做飯時,小小孩可以坐在安全的嬰兒椅上陪著聊天、念唱兒歌;整理衣物時,可以讓幼兒在一旁觀摩,學習摺疊與收拾的技巧;即便忙著處理白天未完成的公務,你也可以安排個舒適的位子,讓已經能夠獨立閱讀的子女在身邊與你為伴。
  兒子四歲多的時候,有一天晚上陪我在床邊摺衣服聊天,突然他喜出望外地看著我說:「媽媽,我在你眼睛裡ㄟ!那我眼睛裡有沒有你?」

  發展優質的親子關係,不僅要有父母的陪伴,其實更需要彼此「我眼中有你,你眼中有我」的相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