專題報導之一
生命教育在彩虹
鍾美慧(彩虹愛家生命教育部主任)
一群可愛的彩虹愛家志工媽媽,只為了一個單純的夢想──改變孩子就能夠改變未來,就這樣無怨無悔的投入了校園生命教育的工作,她們的努力,也為台灣預約了一個美好的未來。
1999年,協會創辦人陳進隆有感於社會傳統的正向價值日漸消弭,兒童的心靈不斷在負向、扭曲的價值中被汙染侵噬,因而成立「彩虹兒童教育中心」,期能藉由教育來幫助兒童,減輕社會偏差價值觀的負面影響。
2004年,適逢政府開始推動生命教育,鑒於生命教育更能有效幫助兒童健康成長,協會開始全心投入生命教育的行列,並更名為「彩虹兒童生命教育協會」。
2006年,協會發現生命教育不應只停留在學校,因為家庭才是形塑孩子的主要場域,父母的生命更直接影響孩子的生命,為使生命教育之理念也能落實於家庭教育,協會再次更名為「彩虹愛家生命教育協會」。
幫助孩子建立優質生命
什麼是生命教育?國內外學者從不同的角度詮釋而有不同的看法,彩虹愛家認為生命教育是以「人」、以「生命」為中心的教育歷程,目標是幫助孩子培養一個美好的生命(心靈),因為好的生命才可產生好的品格與行為,就如俗語所說「好樹才能結好果」。聖經早有明訓:「要保守你心,勝過保守一切,因為一生的果效是由心發出(箴言四章23節)」。因此,彩虹生命教育是「幫助兒童建立優質生命信念,使其有能力作對的選擇,活出豐盛的生命」的教育歷程。
如何幫助學生建立優質的生命信念呢?師範大學人類發展與家庭學系黃迺毓教授曾說:「Life Education is not to teach, not to coach, but to reach and to touch.」生命教育不是教導,不是訓練,而是生命影響生命的歷程,是藉著生命的榜樣,碰觸孩子的生命經驗、碰觸孩子的心靈,使他們產生感動,藉著感動帶來內省;藉著內省帶來自覺;因著自覺產生新的想法;新的想法改變了決定與行動。生命教育可說是認知、情感、意志與行為合一的歷程。
因此,彩虹生命教育志工老師運用了「思考教學、體驗學習、多元藝術、關懷與陪伴」四種方法,在早自習或正式課程時間,進入小學班級帶領生命教育課程。在課程中,志工老師先講述繪本故事或帶領體驗遊戲,之後再帶領學生進行提問討論,藉老師、同學間的合作思考,引導學生對照自己的生命經驗進行反思,進而產生嶄新、正向的生命信念。此外,志工老師也會搭配具正向意念的律動歌曲,藉著朗朗上口的歌詞,使正向的生命信念內化在孩子心中。
期待生命信念種子開花結果
協會推行生命教育的策略為「培訓志工進入國小校園進行生命教育課程」,志工除接受基礎、初階、進階三階段的培訓課程外,每週尚需參加備課及生命教育讀書會,以確保教學的品質,並使志工生命在讀書會中得到滋潤與成長。
到2008年為止,協會已在全台培訓過8,000多名志工,97年上學期共有3,396位團隊志工,每週進入424所學校,在3,582個班級裡,教導12萬名孩童學習生命教育。
此外,協會已出版全套生命教育教師本與學生本共計二十四冊,生命教育營會教師本與學生本三套,以及許多生命教育之相關繪本、律動歌謠集等。
除了小學的生命教育課程外,協會已陸續發展幼稚園生命教育教材、家長、教師、大專生之生命教育體驗課程。未來,協會期望生命教育不但落實於學童,還能推展至家庭、學校,甚至社會。期待在不久的將來,許多同伴共同灑下的優質生命信念種子,能在各地開花結果,使這個世界變得越來越美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