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9年8月24日 星期一

讓婚姻是婚姻

婚姻教育系列
李賢國(社團法人陽明全人關愛協會協談部督導)

婚姻之所以成為婚姻,不在於看起來「像」什麼,而在於它「是」什麼,也就是婚姻中的兩人是否真能了解並行出婚姻的三種元素—承諾、愛、放下自己。

  跟外子交往期間的某一次約會,我們分別畫下了對未來家庭的憧憬及藍圖,以了解彼此對家庭的期待。記得他畫的是我們和小孩一起看書的情景,而我則畫了兩個部分,一個跟他類似,另一個則是家裡有很多客人,我煮飯接待大家的情形。彼此分享後,我們倆都很興奮,因為我們對未來的家庭有了共識—希望能成為不斷成長,並與別人一同分享愛的家庭。
  婚後,的確如我們所願,一起讀書、一同款待人,然而幾近完美的畫面並沒有因此就等同於幸福和美滿,因為一起讀書可能是我們正在冷戰,一同送走客人後,也可能為了剛剛彼此的失言而大吵一架。
  曾經我們茫然過,婚姻如果不在理想的畫面中,那麼在哪裡呢?經過長久婚姻生活的洗禮,才發現原來婚姻之所以成為婚姻,不在於看起來「像」什麼,而在於它「是」什麼,也就是婚姻中的兩人是否真能了解並行出婚姻的本質和意義。
  婚姻要「是」婚姻,如果沒有三種元素環環相扣—承諾、愛、放下自己,是很容易變質的。

如果婚姻中沒有承諾,就只是兒戲
  孩子玩遊戲,輸了就說「不算、不玩了」;如果遊戲規則對玩遊戲的人沒有約束力,或只是隨便講講,那就是兒戲!婚姻跟同居或戀愛最大的不同,就是它不只是住在一起、愛在一起,它還具有一種神聖的約定,就像是連續劇中常常聽到的「山盟海誓」,婚姻是一種盟約,盟約不是契約,訂契約通常是為了自己的需要或保障自己的權利,但盟約代表的是「一種承諾、一份忠實的愛」。
  在跟外子論及婚嫁之前,心中非常忐忑不安,於是去找了一位長輩,把心中的疑惑向他傾吐:「我真的就這樣要嫁給他了嗎?雖然這個男人看來沒什麼缺點,但這樣就足以要我跟他生活一輩子?萬一我突然覺得不愛他了怎麼辦?」這位長輩徐徐地告訴我:「妳擔心的不是最重要的,基本上這個人沒有太大的問題,重要的是妳願不願意選擇在上帝面前跟他立約?並且願不願意遵守這個承諾?就像是當妳感覺不愛他的時候,願不願意更去愛他?」長輩的這番話,讓我清楚地決定要步入結婚禮堂,學習遵守承諾。
  如同Sternberg(1986) 對承諾的詮釋:「就短期而言,是決定愛上確定的一個人,但就長期而言,是要維持這份愛。」婚姻中的承諾的確是一種意志的決定,也是一種維持的力量。
  如果婚姻中沒有了「承諾」,那不過是場兒戲。

如果承諾裡沒有愛,就只有轄制
  婚姻中的兩人會從相識到決定共度餘生,必定是因著彼此相愛,但當公主和王子不必等待約會的時間到來,真正可以開始過著幸福美滿的日子時,似乎又漸漸地失去了起初的甜蜜,生活中往往只剩下責任和交代瑣事。
  一份針對全省300位40歲以上、已婚男女所進行的調查(2004)結果顯示,中年夫妻對「維持良好夫妻關係」影響因素的「重要度」及「對現況滿意度」都呈現出「重要度低且滿意度低」的「雙低現象」,而這似乎也代表中年夫妻覺得婚姻「沒有改善空間、想放棄、不想改變、反正不重要」,以降低重要性來自我平衡及得過且過的倦怠心態,當然其中也可能隱藏了品質不良的隱性離婚狀態。
  我和先生結婚已進入第十七年,過程中雖有很多甜蜜時光,但也一直存有大大小小的爭執,和溝通不良的狀況。某一天,我們在一次「深度溝通」後,兩人還是溝不通,更糟的是我們還說了一些讓彼此傷心、對婚姻失望的話;當時感覺痛苦極了,一個人哭坐在浴室裡直到半夜三點,突然很能理解為什麼有人想分居、離婚,因為空間是那麼近,心卻那麼遠,這種感覺真的令人快要窒息。
  好不容易爬回床上,他冷冷的說:「我現在就是沒辦法愛妳。」這對我來說無疑是晴天霹靂,既驚訝又心碎,我感覺枕邊人對我已徹底失去耐心,也不想再了解我在想什麼?感覺如何?他…真—的—不—愛—我—了,極度傷心難過之際,心想我是該再爬回浴室,抑或是拿著被子離開房間?還是奪門而出?…就在此時,彷彿有天使造訪一般,突然意念一轉:「他不是不愛妳,而是沒有力量愛妳,一個沒有力量愛人的人,需要的不是更多的要求,而是更多的愛。」霎那間,我的心領受了莫大的安慰,也生出極大的憐憫,不知哪來的勇氣,我居然直接問他:「我可不可以抱你?」我想他的驚嚇不下於剛才的我,雖然當時他是被動的接受,但接下來的情勢真是大逆轉,我們不但和好,從那時到現在,他居然作到了十幾年來我希望他作,但他都作不到的事。
  男女在先天的生理、心理上本來就很不一樣,如果我們都想用自己的標準去要求對方,那只會帶來關係上的痛苦,愛才是維持承諾的最大力量。
  如果承諾裡沒有「愛」,其實就只有轄制。

如果愛中沒有放下自己,就只有私慾
  人的愛經過一些生活事件的沖刷,若不細心檢視,很容易因著要滿足和保護自己而漸漸扭曲真愛。所謂的真愛,就是讓你所愛的人得到最大的益處,而這非常需要學習「放下自己」,不以自我為中心,因為真愛的仇敵就是「自私的慾望」;當人傾向用自己的方法快速達到滿足,像是當對方不能讓我滿意的時候,以外遇、操控對方…來處理,或當夫妻無法溝通時,以冷漠、仇恨、威脅…來面對,如此的婚姻就變得岌岌可危,甚至最終成為許多人的傷痛,造成很多社會問題。
  我是一個目標導向的人,常在一段時間後會衡量自己的目標有沒有達到。過去我也很喜歡評估自己的婚姻,給它打個分數,然後看一看,如果分數太低不滿意,就希望先生改變,讓婚姻的分數提高一些,如果他無法改變,就會開始累積我的憤怒,因為我覺得這一切都是為了他好;但其實這些都是「我的」目標,而不是「我們的」目標。後來發現,我自以為出於愛的自私慾望,帶來婚姻生活中越來越多的不愉快。事實上,婚姻要成就的,絕不是我的慾望和喜好,也不單單是滿足我的需要,而是兩人要彼此成全,一同建立一個愛的家庭。
  如果自以為在愛中卻沒有放下自己,那樣的愛是自私的、是具有傷害性的。
  著名的婚姻專欄作家Ann Lander在寫了幾十年的婚姻專欄之後,有一天突然宣佈:「今天我不得不告訴讀者一個悲傷的消息—我自己離婚了!我終於學到一個寶貴的功課,那就是永遠不要說:「這件事不會發生在我身上」」。
  婚姻中的困境往往不是我們不知道對錯,而是缺乏力量活出對的,也沒有力量脫離錯的,但我們不必因此灰心,我們不都還有機會嗎?讓婚姻的本質就成為婚姻的力量,讓婚姻就是婚姻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