莊瓊惠(靜宜大學教育研究所副教授)
【特殊教育專欄】
這幾年來校園裡漸漸出現亞斯伯格症的孩子,而且數量持續增加中。亞斯伯格症有哪些特徵?如何幫助這些孩子?
「這個孩子真的很奇怪,你說他不乖嗎?也沒有啊!但是他就是沒人緣,他不會去招惹人家,也不會亂發脾氣,但是就是沒有朋友,你叫他做什麼事,他也會跟著做,但是就是知道他的心不在上面。你說他像注意力不足的孩子,我覺得也像,就叫他的媽媽帶去醫院檢查,結果醫生說他不是過動症。我實在說不出來他是哪裡出了問題?」
這是學校裡很多老師對亞斯伯格症孩子的描述,一開始總以為孩子是注意力不足過動症造成的「怪」,但是經過一番轉折之後,才確定原來是亞斯伯格症。
是的,這幾年來校園裡漸漸出現亞斯伯格症的孩子,而且數量持續增加中,但是大多數的老師與家長對於亞斯伯格症還是非常陌生,知道這些孩子屬於自閉類症的兒童,但是不太清楚和自閉症有何差異?身為老師與家長者又該如何幫助這些孩子?
亞斯伯格症的命名
話說亞斯伯格症的命名是源自維也納一位小兒科醫生—亞斯伯格,他在1944年時,於他的博士論文中描述了4個孩子,這些孩子在社會、語言、認知能力方面都和一般兒童不太一樣,當時他使用了「自閉式的精神異常」來形容。恰巧的是,當時美國的李奧肯納醫生也在研究自閉症兒童,但是亞斯伯格醫生所描述的這群孩子,和李奧肯納醫生所描述的自閉症兒童其實有些差異。李奧肯納醫生所描述的自閉症兒童,是比較典型的、大家認為自閉症孩子的特徵:冷漠、缺乏語言能力。而亞斯伯格症的孩子,雖然也有自閉症的特徵,例如社交障礙、溝通不良和特殊的興趣,但是隨著年齡的增長,亞斯伯格的孩子能發展出流利的語言能力,也有想與人互動的企圖,只是不得其門,所以和典型的自閉症兒童有些不一樣。
現在一般普遍把亞斯伯格的孩子當作是自閉症類的一種亞型,都屬於廣泛性發展障礙(Pervasive Developmental Disorder, PDD)。而醫學界推估,亞斯伯格症孩子的出現率要比典型自閉症兒童來得高,很多不是因為行為衝動而引起人際關係不佳的孩子,可能就是亞斯伯格症的徵兆,老師與家長若能有多一點點的敏感度,就可以幫助這些孩子早一點做診斷,以配合進一步的治療。
亞斯伯格症的特徵
亞斯伯格症主要是認知神經方面出了問題,以致影響了大腦某些功能的運作,這些功能主要指的是了解社會生活中應該遵守的遊戲規則,特別是當遊戲規則變得曖昧不明的時候,亞斯伯格症的孩子就顯得無所適從。他們不懂的去讀人家心裡在想什麼,不能站在別人的立場去思考,也不知道自己的行為舉止會影響他人,所以,在和別人互動的時候仍然是一副我行我素的樣子,很容易被誤認為「很自私」。
在處理事情上,亞斯伯格的孩子習慣把這個世界上的事物都想成有一定的運作規則,無法接受任何事物「既定」運作方式的改變,例如回家一定要走同一條路線,不允許有所改變。然而在真實世界裡,許多事情都有改變的可能,這也是亞斯伯格的孩子常常對於「改變」感到不安的原因。
羅娜吳對亞斯伯格症有相當的觀察,他對亞斯伯格症的主要特徵描述如下:
※ 沒有同理心
※ 天真、不恰當的行為、單向的反應
※ 欠缺交友能力
※ 重複、學究式的言詞
※ 與語言能力無關的溝通障礙
※ 對特定事物強烈的興趣
※ 感覺統合不協調、行動笨拙、姿勢怪異
為了讓老師和家長能更方便發現亞斯伯格症的孩子,目前醫學界發展出診斷亞斯伯格症的量表,家長或老師不妨使用看看。以下介紹澳大利亞量表,這個量表主要是用來篩選可能的患者,比較適用於小學階段。問卷的左邊是問題的描述,右邊是答案欄,填答的成人根據孩子行為出現的頻率,選擇適當的答案欄填答。如果孩子大部分的分數都落在2至6之間,建議你帶孩子去醫院做進一步的檢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