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9年12月7日 星期一

先穩定情緒,再教育行為--如何面對亞斯伯格孩子

莊瓊惠(靜宜大學教育研究所副教授)

【特殊教育專欄】-家長篇

  家中有個亞斯伯格的孩子,大部分的父母或多或少有某種程度上的擔心,擔心孩子沒有朋友,擔心孩子出門帶給別人難堪,擔心環境稍有改變,孩子就鬧脾氣給你看。所以,亞斯伯格孩子的家人,其實日子並不好過,大部分的時候,其他家人必須學習過一個相當規律的生活,免得要處理孩子隨之而來的情緒問題。
  然而,家人也不是要長期如此「配合」,因為亞斯伯格的孩子還是有被教導和改變的空間。要幫助亞斯伯格的孩子,家人首先要了解隱藏在孩子行為背後的原因,然後對症下藥,找出適合孩子的方法。
  以下談談作父母的在家裡可以怎麼幫助孩子:

第一步:了解孩子行為背後的原因

  如果我們真的了解亞斯伯格的孩子,就會發現其實他們的行為一點都不奇怪。他們和一般人一樣,每個行為的背後都是有原因的。基本上,他們的行為不外乎下面這些原因:
  想要完成自己喜歡的事情,或是覺得非得完成某件事才可做接下來的事情。這是一種強迫性的思想,總覺得做事情有一定的順序。
  想要逃離自己不喜歡的事情,總覺得去面對不喜歡的事情,自己一定會發瘋。例如:「剪頭髮是一件很恐怖的事情,『我』是無法忍受的。」其實是一種強迫性的想法。
  不能分辨別人的行為是有意還是無意的。例如:打球的時候總以為別人故意撞他。
   很想控制整個情境,總覺得凡事有一定的規矩,尤其第一次是這樣進行,以後就要按照這個模式進行。
  因感覺異常所造成,例如:覺得冷氣機的聲音很吵、床不舒服、燈光太亮等等。

第二步:建立一個有結構且能預測的生活環境

  亞斯伯格孩子的不安來自他對這個世界的不了解,所以,最安全的作法就是以「不變」應「萬變」。在家裡,父母首先要提供孩子一個較具結構且能預測的生活環境,也要能夠接受孩子出現固定的行為模式,這是孩子安全感的來源。當孩子的情緒在相當穩定的情況下,一些漸進式的改變才能開始進行。

第三步:教導新的行為

  當孩子的情緒在相當穩定的情況下,就可以開始教導他一些技巧,例如:說話的禮貌、打招呼的方式或者和人交談的方法。很重要的一點是,父母的態度要溫和而堅定,說話時要平穩,不帶任何負面的情緒,很單純的告訴孩子和人說話要注意什麼,例如要看對方的臉、要回應對方的話、不要只顧自己有興趣的話題;見到長輩打招呼,一開始可以怎麼說,什麼話聽起來會讓長輩覺得很舒服,哪些話是安慰人和鼓勵人的。父母事先都要先想一想,再來教孩子。
  亞斯伯格的孩子是很敏感的,父母不適宜在自己還有情緒的時候來教導新的技巧,這會讓孩子感受是一種處罰,孩子就不願意學了,這樣只會產生反效果。

第四步:持續使用新的技能

  孩子學到了新的技能之後,要有機會經常練習,而且父母要刻意幫孩子製造其他類似的情境,例如讓孩子和不同的人打招呼或者經常和孩子談論不同的事件,接下來也可以練習怎麼打電話和其他親人問安或聊天,總之要刻意營造機會。而每一次,只要孩子能使用一點點新的技巧,父母就要給與大大的鼓勵。亞斯伯格的孩子很喜歡受到讚美,從讚美中,他知道自己在做一件「安全」的事,這對孩子情緒的穩定有很大的幫助。

第五步:鼓勵孩子「保持彈性是一件好事」

  亞斯伯格的孩子因為有太多的堅持,常造成生活上的不適應,而當孩子語言能力越來越好的時候,也象徵孩子越來越可以使用語言來溝通。當孩子越來越大時,父母親要開始給孩子一個觀念,就是「保持彈性是一件好事」,只要事情可以解決的話,放棄自己一點的堅持是很棒的一件事。幫助孩子了解生活中解決一個問題比堅持做一些事情來得重要,所以保持彈性是必要的。當孩子願意犧牲自己的堅持而幫助家人解決一個問題,父母就該給予大大的鼓勵。

引導孩子到溪水旁

  父母是陪伴亞斯伯格孩子走這一生最重要的人,只有父母才是孩子終身的老師,所以作父母的,不用急著在孩子小的時候就要把所有的好品格都教完,那是不切實際也不可能的。
  父母能做的,就是耐心等候孩子長大,先把孩子的情緒滋養穩定、茁壯,讓孩子在一個愛的環境成長,等到孩子對事情的反應不再過度激烈時,就是陶塑他最好的時候,就像聖經所說,「他要像一棵樹栽在溪水旁,按時候結果子,葉子也不枯乾」(詩篇第一篇)。是的,孩子的成長就像一棵樹種在溪水旁,時候到了,果子就自然長出來了;孩子的成長自有他的時候,父母親能做的,就是把孩子帶到溪水旁邊,滋養他的心靈。
  親愛的爸爸媽媽,你準備好用一個平常心帶這樣的孩子了嗎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