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9年7月21日 星期二

靈性智商:發現生命價值的智力

李賢華(基督教碇內浸信會師母)

<人與天>篇

自殺已成為學生第二大死因,而缺乏「被愛的能力」是造成自殺率升高的重要因素。所謂「被愛的能力」,是從日常生活中去感受生命、親情、友情美好的能力。


精神生命的重要
  現代父母面對孩子的各種問題,往往會有一種疑惑:「我們小時候怎麼沒有這些問題?」的確,21世紀的社會變動快速,但人心理的需求並沒有改變,以致精神生活和物質生活出現嚴重落差。
格魯姆(Thomas Groome)批判當代教育時曾說:「西方教育最令人類失去人性的一個原因,就是源於它對學生心靈的忽視,而導致各樣悲慘的心理與社會後果。」這段話對於升學主義掛帥的台灣教育,真是一記當頭棒喝!若長期偏重知識教育,而忽略了更重要的精神生命,那麼將會不斷出現心理精神疾病,或是自殺、殺人等不尊重生命的事件。
  我們都知道,一個人就算要什麼有什麼,朋友滿天下,聰明絕頂,事業如日中天,但他未必快樂,也不一定覺得自己成功,沒有滿足感。相反地,古今中外許多人,從世俗的角度來看什麼都沒有,又窮又沒地位,卻非常滿足,內心有如活在天堂。為什會這樣?這就顯示精神生命的重要,因為他知道「安身立命」的秘訣,清楚知道自己是誰、為何活著、自己為什麼要做這些。簡單一點說,他們找到了生存的意義,深深相信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有價值的。
  近年來,許多國家都發現生命教育的重要,因為生命教育是以關懷生命價值與意義,而非以科技、知識為焦點的教育;生命教育也可以說是「全人關懷」的教育,注重智商(IQ)、情商(EQ)以及靈商(SQ)的發展。高智商的人,聰明有創意,善於獨力思考解決問題;高情商的人,懂得控制情緒、處理人際關係,知道用和平方式解決複雜問題、能夠發揮團隊精神。而高靈商,則代表有正確價值觀能夠分辨是非,如果沒有正確價值觀的引導,就算他絕頂聰明,有很好的溝通技巧,但沒有辦法辨別是非善惡,這是很可怕的。

精神生命對孩童生命教育的影響
  根據教育部2006年的統計,平均每四天就有一名學生自殺死亡,自殺已成為學生第二大死因。自殺防治協會理事長鄭志靖分析其原因說,「兒少自殺以感情、家庭及課業壓力為最大原因,但在挫折容忍度低之外,缺乏『被愛的能力』也是重要因素」。所謂「被愛的能力」,就是如何從日常生活中去感受生命、親情、友情美好的能力。但現在的孩子,往往將這些視為理所當然,只要身邊的人不順他的意,就產生情緒困擾,認為沒人關心自己,進而產生輕生念頭。因此,如何加強孩子接受愛與感受愛的能力,以及了解自己的獨特性,是非常重要的。
  精神生命對孩童生命教育的影響深遠,因為人除了理性、悟性還有靈性(Spiritual)的存在,人的確有精神層面的需要,所以才會出現靈商(SQ)一詞。Google全球副總裁李開復認為,靈商(SQ)就是一種存在於內心深處的智力,一種不僅能夠認識現存的價值,而且能發現永恆價值的智力。而對生命價值的參透,也不只在了解「活著」的意義,更要知道有一天會面對「死亡」,要在乎的不只是「現在」,還有「永恆」的可能。
因為,死亡可以終止一切你所擁有的,如果人生的意義只建立在「成就」和「擁有」,那死亡就是人最大的敵人,所謂「生不帶來,死不帶去」;相反地,若一個人能夠坦然面對死亡,就能分辨出人生命中最重要的是什麼!當然不會是考第一名,也不會是鋼琴比賽冠軍。這種能夠分辨生命中什麼才是最重要的思維,就是精神生命教育,應該盡早幫助孩子了解。
  其實,成功的人生並沒有一定的公式,但我可以確信,孩子單靠每次考試都名列前矛的經驗,是無法解決他一生所面對的各種問題,孩子也無法因為很好的情緒管理就能得到滿足的喜悅;精神生命的發展對孩子一生是否快樂有絕對的影響,因此我們做父母的,必須了解孩子有靈性精神層面上的需要,才能幫助他們提高靈商而突破生命中各種的困境。

如何提升孩子的精神生命
  至於如何提升孩子的精神層面呢?做法有很多,但總要把握「體驗教育」的原則,特別是抽象的精神生命教育,一定要透過「體驗」才能內化,否則又變成一堆大道理了。例如,可以多帶孩子接觸大自然,人多親近大自然就會心存謙卑;晚上去看滿天的星空,讓孩子知道自己的渺小;也可鼓勵孩子飼養小動物,透過照顧一個小生命,建立愛惜生命、尊重生命、對生命負責的態度。
  也可以透過人文關懷,更懂得珍惜生命,像是去伊甸殘障基金會服務重度殘障兒,看看他們如何掙扎活下去,或照顧植物人…這些都是很有意義的活動,可以讓孩子有機會思考生命的意義與價值。也可以鼓勵孩子常常問「為什麼」,藉此尋找事物之間的關聯,發現事物背後和內部的深層意義,如此可以變得比較愛思考、想超越突破自己、並願意承擔責任,不知不覺就能提高自己生命價值和生存意義。人在宇宙中並不是獨立存在,生命教育應該使孩子從廣大的宇宙看自己,並學習如何與大自然、他人、物以及與內在的自己和諧相處,並能充分發展身、心、靈的生命成長,這樣才能獲得完整的幸福。
註:Thomas Groome, Education for Life : A Spiritural Vision for Every Teacher and Parent (Texas:Thomas More, 1998), 326


延伸閱讀:
生命教育是什麼?「人與己篇」
生命教育是什麼?「人與人篇」
生命教育是什麼?「人與環境篇」